肠道病毒感染
(一)流行病学特点
人是肠道病毒惟一的传染源,有症状的感染和无症状感染的比例可以达到1:50~1:100,因此无症状者,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带病毒者,传染源的作用比病人大得多,因此更具流行病学意义。密切的生活接触是肠道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,肠道病毒感染者的粪便可污染饮水、食物,因此水和食物是传播肠道病毒的中间途径。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,血液中存在来自母体的抗肠道病毒的抗体,在近l岁时降到最低点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显性或隐性感染的结果,血液中的抗体阳性率不断升高,到5岁左右几乎达到100%。病毒侵入机体后,即定位于咽部或回肠的淋巴组织,患者在潜伏期即可从大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病毒,以后病毒又侵入颈深部或肠系膜淋巴结。在无症状的感染者中,病毒局限于淋巴结,同时产生抗体。在抵抗力较低时,肠道病毒可进一步侵入血流,引起病毒血症,相当于临床上的前驱期。
(二)临床表现
肠道病毒可引起脊髓灰质炎、疱疹性咽喉炎、心肌炎、心包炎、出疹性发热、出血性结膜炎、无菌性脑膜炎、上呼吸道炎、肺炎、急性胃肠炎等疾病。因此,不同种类的肠道病毒可引起不同的器官和组织的临床表现。同时结合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以达到确诊的目的。下面重点对脊髓灰质炎(AFP)的临床表现进行介绍。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,分别为:
1.无症状型:占感染者的90%,该型虽无症状,但从咽部和大便分离出病毒,血清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增长。
2.顿挫型:约占感染者的4%~8%,临床上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、胃肠道功能紊乱或流感样症状,而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。
3.无瘫痪型:有前驱期症状、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改变,其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相似,几天后出现头痛、呕吐、颈部和背部强直,克氏征和布氏征阴性等。脑脊液的细胞在25~500个/ul之间,通常在3~5天内退热,但脑膜刺激症状可持续两周。血细胞多属正常,最高可达15000个/ul。
4.瘫痪型:仅占感染者的l%~2%,其特征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,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,脑颅神经核的病变,导致神经细胞支配的肌肉瘫痪,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型、延髓型和脑炎型3种。
埃可病毒感染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:(1)急性呼吸道感染。(2)疱疹性咽喉炎。(3)出疹性发热。(4)流行性胸痛症。(5)急型心肌炎与心包炎。(6)神经系统损害。(7)急性胃肠炎。(8)急性结膜炎。(9)肝炎。
临床症状以不同的症候群所出现的症状为特征,因此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。
(三)诊断与预防
目前使用酶免疫方法进行各类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。防止进食不清洁食物,避免小孩的手受到肠道病毒的污染,饭前、便后要教育孩子洗手。